阻尼器的發展過程
更新時間:2022-05-26 點擊次數:755次
阻尼器,是以提供運動的阻力,耗減運動能量的裝置。在航天、航空、軍工、槍炮、汽車等行業中早已應用各種各樣的阻尼器(或減震器)來減振消能。從20世紀70年代后,人們開始逐步地把這些技術轉用到建筑、橋梁、鐵路等結構工程中,其發展十分迅速。特別是有五十多年歷史的液壓粘滯阻尼器, 在美國被結構工程界接受以前,經歷了大量實驗,嚴格審查,反復論證,特別是地震考驗的漫長過程。
能夠使儀表可動部分迅速停止在穩定偏轉位置上的裝置。地震儀器中,阻尼器用于吸收振動系統固有振動能量,其阻尼力一般與振動系統運動的速度成比例。主要有液體阻尼器、氣體阻尼器和電磁阻尼器三類。阻尼器對于補償拾振器擺系統中很小的摩擦和空氣阻力,改善頻率響應等具有重要作用。
發展過程
·在航天、航空、軍工、機械等行業中廣泛應用,幾十年成功應用的歷史
·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美國東西兩個地震研究中心等單位作了大量試驗研究, 發表了幾十篇有關論文
·90年代,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土木工程學會等單位組織了兩次大型聯合,由第三者作出的對比試驗,給出了的試驗報告,供教授和工程師們參考
·在肯定以上成果的基礎上被幾乎各有關機構,規范審查,肯定并規定了應用辦法
·管理部門通過,帶來了上百個結構工程實際應用。 這些結構工程,成功地經歷了地震、大風等災害考驗,十分成功。
阻尼器主要適用于核電廠、火電廠、化工廠、鋼鐵廠等的管道及設備的抗振動。常用于控制沖擊性的流體振動(如主汽門快速關閉、安全閥排放、水錘、破管等沖擊激擾)和地震激擾的管系振動;
感謝你的觀看,以上知識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!